《曾經的美好》the Imperfect Answer, or wrong question actually? — 費城七六人

Prologue



接到這個邀約的時候我很為難,因為「曾經的美好」這個題目有點像是窖藏的紅酒一樣,大家拿出的是某個球隊的某個年華。但若要我回顧起二十年前的七六人,又跟Allen Iverson在我心中的遺產有很大的重疊。如何說好這個故事,而又看起來不像Iverson的紀錄片,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今天也許讓我用另外一個角度,來書寫那個2000年左右,這支球隊帶給我,帶給這個聯盟,亦或是帶給球迷什麼樣的改變,來書寫這個過程。





The Triangle: 瘋狂的老闆、被誤解的球員,有偏執狂的教練。



在那個三角戰術還當道的時候,七六人有的卻是三角習題。自從Pat Croce與Ed Snider買下七六人之後,他必須要跟烏煙瘴氣的小氣鬼前老闆做出區隔,並且在整個城市都已經放棄七六人的情況下,重新把品牌做出來。因此他力排眾議,用七六人的狀元籤,在1996年的選秀會拿下了喬治城大學的「惡名昭彰的」明星後衛Allen Iverson。畢竟這也是一個在一場烏龍判決中入獄,即便洗清污名還是被當作問題人物的特殊人物。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Pat Croce力排眾議,認為狀元籤就是要選出天份最好,球風最華麗的球員來作為基礎。即便當時隊上已經有球風十分類似的Jerry Stackhouse,它仍然決定要在Iverson的身上All-In。這個決定在那個封館前後球風還十分古典的時間點,確實不是一個容易堅持的事情,但也因此種下了未來接近十年七六人都在尋求「第二得分點」的Bias。時至今日,我們知道一個球員只要夠高效,mismatch的機會能夠被創造出來,Usage%即便直衝天際依然不是個問題。但當時作為球隊核心的Iverson一直要被媒體灌上「獨狼」的罵名,甚至跟後來的恩師Larry Brown也因為「何謂正確的籃球」有過心結。費城的球迷則是不斷的疾呼管理階層沒有給他們的勇者足夠的支援,沒辦法打造一個配得上Iverson的陣容。這個三角習題直到Iverson最後求去之前,都沒能夠解決,也種下了七六人的Iverson中心時代最終的結局:一個後現代的老闆跟一個老派的教練,最終是無法修成正果的。但這一切的帳,似乎都被媒體算在Iverson的身上。

請繼續往下閱讀




The Pioneer: 先行者終究會傷痕累累,還是只是大家問錯了問題?



這雖然是個華麗且緊湊的快板六八拍舞曲,但最終會歸於平淡,原因就在於整個時代都還沒有進入現代籃球的認知當中。比方我說曾經跟人筆戰過:若加上罰球的命中率進去加以計算,Iverson事實上不是一個低效的球員,但在球迷的社群當中這樣的講法並不能得到認同。但時至今日,TS%已經成為了衡量球員出手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



持球時間長又只能單核心運轉也常常是答案先生被認為不能走遠的關鍵原因。但現在的事實證明,若球員能夠高效運轉,就應該創造讓他可以全速運轉的空間。以James Harden為例,他的DBPM生涯總平均是0.9,而Allen Iverson的DBPM總平均是-0.2,但火箭隊幫James Harden創造了一個他能在系統中全力輸出的陣容,讓他的OBPM可以高效的輸出,Allen Iverson則從未有這個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歷史不能重來,我們不會知道若能創造一個能讓Iverson不斷電全力輸出的系統,會不會讓七六人走得更遠。但我所知道的是:Iverson的打法給了非常多的後繼者啟發,無論是教練、GM、還是球員,在這個後衛也能成為單一輸出核心的年代,Iverson留下的Lagacy仍在聯盟中餘音繞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