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9》公牛(十五)戰報(7):團結的呼喊

這次的戰報是從第31戰到第34戰,這次戰報的四場得失分是-25、-3、+10、+20,加起來四場比賽我們得失分為+2,這是本季第一次戰報內的比賽得失分為正,球隊在經歷了前次戰報的風風雨雨後,看起來回到了團結作戰的正軌,因此本次戰報的標題是「團結的呼喊」;這次的戰報,我們來看一下Jim Boylen接掌後的公牛有那些數據上的不同,以及公牛在現有的陣容下,怎樣應對接下來的交易大限跟球員角色,然後由於自己開了個戰場在談Anthony Davis的交易可能(參見《黯然銷魂》),我這篇再補一下一些想法。



這些內容我都是分段完成提前放在經營的KALEL粉絲團,粉絲團也有許多精選寫手好文、個人覺得值得分享的運動文章、新聞還有各式議題及和許多用心、專業寫手經營的粉絲專頁連動。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

【公牛2017-18回顧】

【公牛選秀會】

【公牛夏天的重大簽約】

【公牛夏天的其他動作】

【公牛2018-19開季分析】

【公牛季前賽分析】

【公牛例行賽戰報】



一、續談Anthony Davis交易



我在《黯然銷魂》這邊提出了一個「賽季結束後」,公牛和鵜鶘間可能的交易提案。



首先,這些討論的著眼點是如果公牛認為必須在2020新秀薪資紅利期限前、最大化利用薪資空間,那麼我擔心2019年本來的公牛對於自由球員沒有吸引力、而2020年又沒有什麼值得掛念的自由球員,因此才在這樣的思路下去討論一個路徑,但這不是絕對、必然或唯一,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同樣的,假設公牛真的能選到Zion或RJB或是其他的側翼,然後在那樣的基礎下,如果能夠補進例如Khris Middleton這種萬搭的優質好手,那也是一個蠻有意思的建軍模式,各有各的樂趣。



反過來說,如果你覺得公牛即使在2019年的「FA開市前」換到了Davis,而且還保有另外一個頂薪空間,也沒有辦法讓公牛因此在2019年FA搶到最大咖的,那我覺得在這樣的顧慮下,當然就不用去冒險換來Davis,只是這個路線就沒有辦法充分利用薪資空間,各有好壞;做為旁觀者而無法參與其中的我們,不就是多丟點想法,然後盡量讓這樣的想法有其合理性,多點樂趣,也激發自己的想像力跟創造力囉!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以下是接續的討論。簡單分段來說:



1、我設定的交易時點在公牛確定選秀順位後:



大概有些關心選秀的人都知道本次選秀大概是Zion Williams跟R.J.Barrett在第一梯次,而像是Cam Reddish、Nassir Little、Bol Bol等人則是第二梯次,因此公牛屆時的選秀順位落在前二以內還是以外,價值當然會有落差,所以討論上當然必須要區分情況假設;此外,包裹內大多數都是年輕球員,他們的成長本身也是未知數,因此也存有落差的空間。



2、不只是要合理的價格:



Davis是聯盟攻防兩端綜合起來,至少未來五到七年內,最具宰制力的球員,因此公牛不僅要提出合理的包裹,這個包裹還要能夠超越其他隊,尤其是湖人跟塞爾提克的包裹;但是,在第一篇文章出來後,我覺得有些對於球員交易價值的評估可能需要解釋一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人認為Zach LaVine的交易價值比Wendell Carter Jr.高,甚至還有認為Chandler Hutchison是拉低交易價值,則顯然完全忽視「新秀合約」在現今交易市場受青睞的程度。



已經有一定用途、又有成長天花板而且還拿著低價新秀合約的球員,比起LaVine這種已經換約、佔據相當薪資比例的球員,對於像鵜鶘來說,可能是更有吸引力、也更能調整薪資結構的,尤其WCJ、Hutchison兩個人今年都還在新秀合約的第一年,也都是首輪新秀;同理,Kris Dunn相較於Hutchison,固然現階段戰力表現比較好,但考慮到他下季會是新秀約最後一年,總體價值上來說未必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