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輸的屏東戰神,李學林走出屬於自己的冠軍之路

2012年在中國CBA奪冠後,綽號「屏東Iverson」的李學林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擁有國內SBL冠軍和對岸CBA冠軍戒指的球員,該年獲得總冠軍賽MVP,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輝煌紀錄。

受到「灌籃高手」啟發,起步較晚仍在學生籃球闖出一片天
國小是田徑隊的成員,要畢業時身高已達170公分,國中的時候和同學在操場打球,偶然間被學長看見,受邀參加籃球隊,隨即展開這趟「籃球的不歸路」,一打就超過了二十個年頭。

李學林說,自己會開始打籃球和當時很火紅的「灌籃高手」卡通有關,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國中便逐漸嶄露頭角,曾帶領球隊在苗栗縣舉辦的中正盃乙組賽事奪冠,開始有球隊和教練注意到他的精采表現,隨後加入屏東高中。高中前兩年,他並沒有獲得太多上場機會,直到高二升上高三的暑假參與了區運會(現名全運會),李學林在賽事中大殺四方,瞬間聲名大噪,教練金亦清為他取了「屏東Iverson」的封號,從默默無名的球員,變成人人追捧的球星,後來也被職業球團裕隆隊相中,展開職業生涯。



進入職業面臨轉型,感謝球團和教練一路提攜
進到裕隆球團後,錢一飛教練與李雲光教練認為李學林必須要轉型,從得分後衛改打控球後衛。「當時因為沒有再長高了,以我的身材,教練認為我轉打控球後衛比較合適。不過老實講,當時眼裡只有籃框的我,根本沒有所謂的大局觀,所以改打控球後衛的轉型過程,其實很痛苦,也花了很長一段時間。」

李學林提到在裕隆球團超過七年的時間裡,教練和球團對相當照顧,也談到自己從錢一飛教練身上學到一位職業球員應有的敬業態度。「當時的晨練如果是早上六點,教練大概五點半就已經坐在球場,我從錢老師身上學到,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球員,提早到球場自主訓練是必須的。」回想起SBL元年的盛況,李學林依然記憶猶新,他說那時的感動,以及在球場上拼戰的過程,都是職業生涯裡很美好的回憶。

當時中華隊也開始換血,使得年輕球員擁有更多表現機會,造就後來「黃金世代」的崛起。身為黃金世代的主力控球後衛,李學林滿懷感激,他認為自己是幸運的,擁有比其他選手更豐富的大賽經驗,進入職業聯盟後也受到球團和教練的提攜,在裕隆時期一共拿下四次冠軍,合約到期後,選擇西進中國,挑戰職籃CBA。



2012年面臨生涯最嚴重傷勢,最終強勢復出,奪冠並拿下FMVP
2012年,那是李學林在北京的第二年,球隊簽下「天下第一人」Stephen Marbury,陣容也逐漸成形,朝向總冠軍目標邁進。未料賽季中某一場比賽和對手洋將在一次掩護的碰撞當中,李學林的腰部受了傷,面臨神經壓迫,整整兩個月背部無法挺直,甚至得依賴輪椅代步。

球隊開季風光連勝,在李學林受傷後,戰績一落千丈,球團高層這時才意識到他的傷勢可能比預期中更嚴重。「感謝球隊幫我找了很好的醫療團隊,更讓我感動的是,當時球隊的外援Marbury把他在美國的團隊請到中國協助我復健,最後我在沒有動手術的情況下成功康復,並且在季後賽復出,最終奪冠並且拿下最有價值球員。」



未完待續的籃球夢
在CBA奮鬥了八年,拿下兩次冠軍,返台後加入寶島夢想家(現名台新夢想家)。李學林說:「該有的獎項和尊重我都已經得到了,但我希望可以把我過去從教練身上學到的態度,讓更多年輕球員看見。」與其直接告訴年輕球員該怎麼做,他認為倒不如以身作則。在夢想家期間,李學林都會提早一小時到球場練球,無形之中也感染了許多年輕球員。

「這個舞台得來不易,所有籃球員都應該更加珍惜」,這是李學林在兩岸籃壇打滾多年的感想,訪談尾聲也聊到未來是否還有機會在球場上一賭他的風采,對此李學林語帶玄機,「我其實一直都有維持高強度的訓練,我還能打,就看看之後是否有這個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