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版本的宇宙勇 Draymond Green和曾文鼎的相似之處

身為黃金世代之一的曾文鼎,在上週對上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後終於從傷病中回歸,儘管這四場比賽中勇士在對上新竹攻城獅時吞下本季首敗,但曾文鼎的回歸卻讓球隊在比賽的細節上帶來不同的變化。


照片來源:臺北富邦勇士
曾文鼎為臺北富邦勇士所注入最大改變莫過於進攻端,在1/16對上夢想家前,勇士大部分的進攻主要是仰賴轉換快攻、內外空間拉開的搭配進攻,以及一些簡單粗暴的單打。由於總教練許晉哲選擇讓張宗憲、林志傑兩名鋒線擔任先發控球,相較於一般後衛來說,這兩名側翼在處理球上,大部分都還是以簡單的傳球為主,雖稱不上組織卻也足以利用身材優勢製造錯位和空檔。

勇士雖在陣容上非常完整,但綜觀來說他們依然缺乏一名能在半場攻擊時,能細膩處理球權流動的組織者,而曾文鼎的能力特性卻能補上這一點。有些人會將曾文鼎比喻成金州勇士的Draymond Green,這個說法確實有幾分道理,至於兩者像在什麼地方,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作為參考。

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弧頂的指揮官

當曾文鼎在場上時可以仔細觀察場上另外四名球員的目光,或許曾文鼎未必會是持球過半場的人選,但大多時候都會由他站在弧頂位置,指揮持球者之外的三名球員跑動。此時持球者便可利用曾文鼎的掩護進行第一波進攻選擇,若空間無法拉開或持球者遭對手壓迫時,曾文鼎便會接獲傳球後利用隊友的跑動執行手遞手傳球,讓場上球員們保持一定程度的流動性。

另一個他在弧頂時的作用,是在具最開闊視野的位置指揮如簡偉儒等射手,從弧頂開始跑動將整體空間拉開,讓持球者能進行下一步的決策。此時他也可以擔任掩體,或者直接落位至肘區隨時準備接應,甚至直接進行簡單的擋拆配合Pop至防守者盲區,擔任外圍的C&S射手,這是他身為Stretch-5的特性,也是讓勇士有不同進攻變化的關鍵。


照片來源:臺北富邦勇士
2. 在肘區進行策應

從古至今具備視野能力的內線之所以稀有,有很大部分理由來自球員成長過程中的角色定位,以往的中鋒大多時候的工作都會是在籃下攪和的面框角度,或者是擔綱掩體和持球者配合攻擊籃框。不過近幾年NBA卻開始有如Nikola Jokic、Domantas Sabonis這類型能在高位進行決策的內線,反而讓半場進攻能用不同的方式呈現。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球員在成長的過程裡不斷被要求執行面框和掩護,要他們能學習如何在半場攻擊時進行決策絕非易事,不過曾文鼎卻是少數擁有這種技能的內線球員。

從比賽中仔細觀察,當曾文鼎站在肘區時,無論持球與否,他都會不斷用肢體語言告訴隊友要如何跑動,以及提醒球員們要將空間拉開,以利持球者能利用4 out的空間切入,或者將球權轉移到曾文鼎手上,讓他擔任該回合的決策者,可惜目前聯盟還並未有Elbow touch和Cut等數據呈現,因此無法用更加具現化的方式體現曾文鼎在肘區決策的重要性。


照片來源:本人親自拍攝
3. 擔任曾祥鈞的導師

曾祥鈞和曾文鼎其實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內線,曾祥鈞的技能比起後者更加接近在開放式進攻下的受益者,無論是簡單的擋拆或者Run & Go的接應點,他都會是非常好的終結選項。不過當進到半場攻擊時,他屬於較為被動的攻擊技能反而會有些受限,有時他甚至無法跑到正確位置設立掩護,因而擠壓到進攻空間。

然而,每當曾文鼎和曾祥鈞同時在場上時,曾文鼎便會擔任後者導師,不斷指引他在跑位上的注意事項,甚至會指揮他去幫隊友設立掩護,讓他能在半場攻擊時除了被動補籃、擋拆外,學習如何在沒有球的情況下,依然能給予隊友協助製造進攻機會,而這些畫面在今年Green和新秀James Wiseman身上也能看到類似影像。

請繼續往下閱讀


照片來源:臺北富邦勇士
在曾文鼎回歸球場後,由於一些和新竹攻城獅球員的肢體接觸,因此遭到不少輿論撻伐,他四場比賽下來的場均數據也不是非常亮眼,但就像Green一樣,曾文鼎總是能在目光之外的地方推動球隊前進。即便沒辦法討好所有人,不過卻是那種每支球隊都渴望擁有的球員,無論你認為他是好房東還是惡房東,他都依然是勇士最重要的半場決策者。

我是Thousand,假如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選文章收藏,如果您想隨時看到更多更優質的文章,則歡迎按作者欄追蹤接收通知,另外,你可以從下方連結的兩個粉絲團找到我的蹤跡,也可以到各大Podcast找到我和後撤步最近新開的節目『瓦甘達play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