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籃球觀賽觀點新革命 (二) 喜歡英雄,但不喜歡當英雄的社會

P. League+的成立,對於支持台灣籃球的人來說,是言語道不盡的感動,光是這萬人空巷的熱潮,筆者不知道已幻想多少年頭,隨著職業籃球產生的商機,許多Youtuber、商人、廠商也都開始紛紛投入在籃球產業,產生一股SBL可望而不可及的連鎖反應。

但過去不管是中華職籃CBA、SBL,人氣似乎都難超過4、5年,不管P. League+目前有多麼的火熱、又邁向象徵著否極泰來的2021年,國內職業聯賽的理想都依然脆弱,儘管我們透過陳建州先生的努力,已經不用耳語這樣的夢,但未來的路仍充滿著各種挑戰。

放眼世界各國所有的籃球聯盟,P. League+才第一年的規模跟資本就已經超越許多國家,有些聯盟的整體水平可能跟SBL差不多,卻依舊吸引許多國內球迷,接下來筆者會以系列文的方式,分享台灣看球文化與其他國家的差異,供各位讀者比較與討論,也許在一個健全的看球觀念下,才是P.League+能長久的關鍵。

系列文:

(一) 不需要進場支持台灣籃球,只需進場享受



更貼近於日本的社會價值

筆者在研究FIBA各國比賽的過程中,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台灣球迷跟日本球迷的本質相當接近,「不尋求在人群中突出,而尋求低調融入」,當攝影機照到台灣或日本的觀眾時,摀住臉或嘴的人相當的多,跟中國和菲律賓的球迷有非常大的差異,這兩個國家的球迷都相當敢秀、敢做自己,甚至願意在攝影機前面跳舞,對於台灣球迷來說,比一個愛心的手勢得用「配合」來形容。我們甚至還沒討論到那些自願剃頭髮、紋身、臉部彩妝的瘋狂粉絲。



我們再來看一支影片,這是湖人的Andrew Bynum對灰狼Michael Beasely的一次噁心的犯規。


除了再次讓人見識到Bynum的衝動個性外,筆者想讓大家看的是當Bynum離場時,湖人球迷竟是以Standing Ovation(起立鼓掌)的姿態為Bynum打氣,試想一下,若今天發生在台灣,應該不僅是主場的球迷無法認同,甚至也會砸了SBL或P.League+的招牌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筆者並沒有希望台灣球員要這樣打球,不過運動賽事就是要透過球場上的激情,來帶動場邊球迷的心,越是讓現場球迷嗨起來,並讓現場球迷不理智,那這支球隊就越不用擔心沒人支持,看看歐洲足球的風氣,甚至要出動警察來維持秩序,而這樣的瘋狂情緒是台灣籃球球場較難看到的,即使是現在滿場的富邦也是相對的冷靜許多。



喜歡英雄,但不喜歡當英雄的社會​

在台灣,喜愛籃球的球迷沒有人是不看NBA的,且多數人都可以講出自己支持的球星,Kobe Bryant、LeBron James、Kevin Durant這些國際巨星早已征服台灣球迷的心。也因此當P. League+開打以後,許多球迷會希望球員能夠多點秀味、或甚至要有一夫當關的單打決心,我們在林志傑、田壘身上看到這些巨星特質的影子,如今我們也在高國豪身上看到類似的特點。


球風具球星特質的高國豪,已是新竹人氣王
我們其實很難要求球員要放開來打,就如同我們無法要求一位個性較內向的球迷,在被攝影機照到後對著攝影機揮揮手一樣,鼓勵歸鼓勵,除了每個人都有獨一的特性之外,第一段也提到,我們的教育其實是鼓勵融入社會的,即使是台灣的籃球環境也多半是這樣的球風。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籃球體系的教育,強調推進速度要快,再來就是強調團隊了。「球給志傑」的戰術很少在其他球隊或場合看到過,現在人人攻守皆很平均的台啤,更是早就擺脫掉過去仰賴英雄球的風格。即使是單打好手如雲的裕隆,也不會只讓哪位球員長時間持球。

這樣的風格偏偏是台灣球迷所看不習慣的,可能也因此導致球迷的期望隨著時間流逝。台灣球迷的看球習慣,與台灣籃球體系所培育出來的球員,在觀念上有著非常大的差距。而菲律賓則正好與台灣相反,菲國球迷熱愛NBA,而他們的打球風格也剛好偏美式,菲國球迷也知道PBA實力不如許多國家,卻仍看的津津樂道。



培養屬於台灣球風的球迷吧

其實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球風,在國際賽事上,日本跟台灣都是屬於比較不喜歡做身體對抗的球隊,跟剽悍的韓國、中國、菲律賓是不一樣的路線,在2019世界盃、2017亞洲盃,日本都是犯規次數最少的球隊。較為放不開的球風確實與世界主流有蠻大的不同,也因此得花更多的時間與成本來營造。日本還有個NBA所沒有的灌籃高手文化能做出區別,而在台灣,NBA與籃球早已劃上等號,恐怕全亞洲最難經營球迷的籃球市場就在台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