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分至上的結果:相信過程,越來越年輕的選秀

隨著自由球員合約水漲船高,薪資上限卻沒同時上漲,整個聯盟M型化非常明顯。高薪球員佔去大部分薪資空間後,球團越來越珍惜選秀權,便宜用四年的新秀是投資風險極低。



最頂級自由球員年薪輕鬆突破四千萬,一些不錯3D側翼或具備投射能力的後衛,也能輕易突破千萬層級,但能拿到中等合約的球員越來越少。除了開頭提到選秀外,球團要不是用超高薪搶自由球員,要不用新產物雙向合約試運氣,抑或投資自己的D-League球隊,說穿了就要挖掘低成本的可用之兵。這中間選秀投資報酬率最高,也讓近幾年選秀權價值一飛衝天,變成值錢的交易籌碼。

拿衛冕冠軍金州勇士來看,近期王牌Stephen Curry受傷,頂上先發的後衛Quinn Cook就是低薪代表。來自名校杜克大學,高中畢業名列全美38,和Austin Rivers(著名小河流,現華盛頓巫師),Alex Murphy(杜克沒唸完轉學,畢業後到芬蘭打球從沒打過NBA),Marshall Plumlee(Plumlee兄弟黨一員,兄弟有Mason和Miles Plumlee,畢業後選秀會落選,NBA球隊底薪撿走打了兩季,已消失在NBA),和Michael Gbinije(活塞第二輪生涯僅打過9場比賽)一起加盟杜克,讓杜克2011年招生滿載而歸。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杜克除第一年外後三年Cook都是球隊主力,只不過甫畢業馬上失業選秀會落選,只能從發展聯盟開始職業生涯。混跡過騎士、鵜鶘、小牛、最後加盟勇士,除了成功拿到冠軍戒指外,季前和勇士簽了兩年最低薪保障合約,暫時終止顛沛流離的生涯。

另外一替補前鋒Alfonzo McKinnie生涯軌跡有點類似,大學四年念完沒有NBA球隊要他,先到盧森堡半職業聯賽討生活,接著是墨西哥聯賽,最後才回NBA發展聯盟。NBA起點是公牛D-League球隊,公牛釋出後去北境多倫多,在暴龍和D-League球隊上上下下。本季成功擠進勇士開季名單,至今憑著一手外線能力成為重要替補戰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沒有注意到兩人共通點:“大四畢業後選秀會落選”?

在聯盟追求年輕天份到極致的現在,雖然有年齡限制存在,但選秀對大齡球員越來越不友善。上一位讀滿四年的狀元在2000年,紐澤西籃網挑選了野獸前鋒 Kenyon Martin,在貧脊的2000年選秀名單中Martin不算太差的選擇。雖然沒有入選過全NBA隊伍,但好歹打過一次明星賽。只不過以狀元履歷來說,這表現很難說亮眼。



1995年Kevin Garnett帶動近代高中生直接挑戰NBA的案例後,越來越多年輕小伙子高中畢業直接挑戰籃球最高殿堂。成功例子很多,其中湖人Kobe Bryant,騎士LeBron James是箇中翹楚。不過反例也不少,巫師中前鋒Kwame Brown和同梯Eddy Curry職業生涯根本悲劇一場。聯盟有鑑於高中棄學風氣太熾,2006年設下年齡限制,最少19歲或高中畢業一年以上才有待選資格。設下年齡限制的原意是希望球員準備好才加入NBA,只不過這類限制事與願違,選秀大家挑選的潛力股沒有更老而是更年輕。

2006年是年齡限制第一年,各隊選秀會決定跟預期差不多,新秀平均年齡比2005年,當年只有兩位大一棄學生中選看來限制有效。然而好景不長,2015年選秀共有13位大一生屏雀中選。2016年這數字上升到14人,而2017年共有18位大一棄學生被選。越來越多的大一棄學生,讓選秀平均年齡持續下修。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7選秀共有20位菜鳥不到20歲,這數字比2005年末代高中生選秀還多!當年設下年齡限制,相信沒有多少人能看到這樣的趨勢。下圖是1995年以來選秀年齡示意圖,可見平均年齡還有整體分配都往年紀小的方向移動。



這種趨勢原因是什麼呢?我們用不同順位分析,下圖把不同順位的球員分組。1-15順位視為一組(樂透),16-30一組,31-45一組,46-60最後一組(吊車尾)。從古至今NBA球隊都喜歡用高順位來賭年輕人,所以樂透組永遠都較年輕。整個趨勢來看年齡下滑最明顯的是樂透組,相比起來吊車尾組下滑趨勢沒那麼明顯。此消彼長的結果,讓樂透組和吊車尾年齡差距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