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P.League+開幕戰之後——半年創造一個職籃聯盟,陳建州憑什麼?

矽谷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Fake it till you make it.」那就是說,假裝某一件事為真,直到你真正的成為他或完成它,而在那之前你可能根本沒有把握,就像是個賭客,你推銷給大家的東西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著你知肚明他失敗的機會遠遠大於成功,這種情境下英雄和騙子只在一線之隔。

但在號稱創業者天堂的矽谷,把所有概念當成是一種資產來看待,這些大腕投資者不怕你失敗,只怕你的夢做得不夠大。

因為這些新興的投資項目,過去大部分都是前人沒有嘗試過、甚至難以想像的領域,因此最終「跳票」的機率也很高,或著很有可能一開始就只是個幌子。所以精明的投資客,絕對會謹慎地去審視這些商品

對於台灣來說,創立一個職業籃球聯盟,難度並不亞於上述的任一目標,更何況在半年前,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劃、沒有想法,只有癡心妄想。如果在今年五月,有人說台灣在年底就將迎來首場本土職籃賽事,那人肯定是會成為被訕笑的對象。因為這些年來,「職業化」這個詞在籃球界被提起太多次,但每次都因為非籃球原因而雷聲大雨點小,最終不了了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職棒知名教頭洪一中曾透露過,他以前到古巴時,眼見當地到處都是棒球場,他和媒體分享他結論時說:「難怪他們國家棒球會強阿。」相比國球棒球,台灣民間更為普及的運動其實是籃球,不要說每個公園幾乎都有的戶外籃球場,有些人家裡甚至還有陽春的球框;去球場打三對三鬥牛,一直是許多人的休息愛好,NBA球星在台灣更是耳熟能詳。但這樣的一個國家,卻始終沒有自己的職籃聯賽。

許晉哲在周六的比賽結束後,在記者會上表示自己很感動,因為這一刻他等了20年,許多熱愛籃球的球迷相信也感同深刻。因為很多人作夢都不敢想——就是在今年疫情肆虐之時,台灣本土的職籃聯賽就這樣拔地而起了。

在攻城獅舉辦完首次熱身賽後,陳建州在訪談時被問及,是什麼能讓台灣矽谷幫的那些精明的投資人,願意相信他的在做的東西是有「搞頭」的,當下他的回答是「他們有看到我的熱忱,以及想做好這件事的心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建州最愛分享的一件事是,當初聯盟剛成立時,他找來一些在矽谷的朋友來成為股東,但又怕對方完全不懂籃球,因此小心翼翼的問:「你過去有進場看球的經驗嗎?」結果對方說自己是沙加緬度國王隊的股東,每當講到這裡他總會忍不住尷尬的笑出來:「我那時真的超糗的!人家是NBA等級的。」

談到經營、談到對一個企業或聯盟未來的展望,陳建州的經驗大概不會比這些人更好;而在從制度、規章以及未來的經營規劃來看,P.League+也因為前面沒有參照的範例,而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它是一個潛力十足、但風險也很高投資商品,在考慮到台灣整體的體育風氣,這不是一支你一眼看過去就知道他是「績優股」的商品。但這些人願意把台灣籃球的希望放在他身上,這就說明很多。

在聯盟的4支球隊中,攻城獅是氣質和P.League+最像的球隊,他們同樣從無到有,一度打算離開籃壇的李家瑞和成立煥,此前還在求學階段的高國豪及田浩,他們願意承擔風險加入這個聯盟,顯然和球迷們被吸引的原因不同。他們賭上職業生涯,當然是看在此看到了發展機會,而給他們信心的,或許就是看到了主事者的滿腔熱血。

陳建州過去無論是在台啤的「態度」時期,或是後來在夢想家和富邦,所推動的一些改變都是毀譽參半,認同的人讚許他改變的決心,反對的人則是覺得這改變了籃球原有的一些價值。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大家總是在討論成立一個職籃需要多少成本、要花多久的時間,因為以台灣的市場、運動文化和消費習慣來看,要容納兩個職業聯盟何其困難,其實的確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然而陳建州只說台灣要有一個職業聯盟,所以「是時候了」,就是現在,而且我們要在今年完成,而他果然也做到了。說明有時候,一些事情只需要夢想和決心而已。

本周在彰化體育館進行的職籃歷史性的前2場比賽,總共來了9570名觀眾,這人數和中職或許不能比,但是台灣已經很久沒有一場除了HBL之外的籃球賽有這麼大號召力。這些人之所以相信——就如同台灣矽谷幫之所以相信一樣——是因為明白就算不知道職籃未來能不能「Make it」,但至少陳建州不會「Fake it」,他承諾Plus League將以球迷(People)、球員(Player)、熱情(Passion)、專業(Professional) 為出發點,帶來精采的比賽,而受眾們願意相信他,這是PLG和SBL之間最大的差別。

SBL從2003年成立至今,完成了籃壇要他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在這17年裡我們見證了「黃金世代」的成長和巔峰,如今它衰敗停滯,球迷其實不應該給予太多苛責,反而該給予一些掌聲,前者完成了它的階段性任務,台灣籃球若要進步,需要魄力和魅力,而歷史選擇了陳建州接下這個棒子。

我覺得這個經驗相當寶貴,它再次說明了人類的世界並非是冷冰冰的數字和資料,你可以展現你的熱情,而別人若看到了也會回應。當一個人、或一群人想要做好一件事,那個力量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