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計畫逐步產生效應 夢想家用首勝所說的話

「掌握籃板球等於掌握戰局。」這句籃球界所流傳的勝利公約,在當今籃球潮流中真的還管用嗎?P. League+首季第一輪比賽已經結束,台新福爾摩沙夢想家和新竹街口攻城獅在1/9比賽開打前,就將這一戰視為非常重要的一仗,攻城獅希望能藉由這一勝找回氣勢,夢想家則迫切需要拿下他們本季首勝。

或許很難想像,熱身賽唯一擊敗勇士的夢想家居然在開季後成為墊底球隊,但若從一些蛛絲馬跡中或許能找出端倪。相較於攻城獅和桃園領航猿,夢想家和勇士早早就找好他們的洋將,這是過去在ABL時期所累積的經驗,一方面能讓他們更早進行磨合,不過另一方面球隊也或多或少會展示出讓對手攻略的面向。


照片來源:本人親自拍攝
其實從熱身賽夢想家總教練Kyle Julius就很明確地表示,球隊正在重新適應新體系,所以只會專注在自己身上。Julius這番言論並非熱身賽時敗戰的藉口,畢竟整支球隊在今年球季面臨大搬風,不少球員在適應Julius的體系上都需要一定時間。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手感不好沒關係,重點是我們有在執行我們希望呈現的計畫。」在對上攻城獅上半場結束後夢想家總經理韓駿鎧說到,截至第四戰為止夢想家一共有三場比賽進入Clutch Time才敗北。第一場敗在關鍵時刻守不住林志傑,第三場則是比賽後半段節奏被對手帶走,第四戰和攻城獅的比賽夢想家贏下有特別做什麼嗎?其實沒有,夢想家所做的只是穩定執行策略,縱然上半場手感不佳,但下半場於防守端紮實達成Julius的要求後,才終於慢慢收復本季第一勝。


照片來源:本人親自拍攝
就如前文所提,早在熱身賽就為了讓球員們適應體系,因此夢想家所釋出的訊息相對另外三隊還要來得更多。Julius很明顯今年就是希望球隊能夠走向小球化,但必須強調的是,Julius想要走的路線是藉由機動性及空間運用,來達成遮掩內線高度不足的目的,而非如休士頓的全面魔球化,兩者即便表象類似,實際卻有很大的區別。

請停止台版火箭的稱號 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的相對悖論

教練有分很多種類型,Julius較屬於賽前擬定該場比賽整體方向,並在過程中逐步架構策略運用的類型,這也是為什麼比起其他幾位教練,Julius於熱身賽時寧可讓球隊暴露在被對手更好針對的情境,也不會像許晉哲一樣不斷嘗試新的組合。因為比起不停變陣藏招,夢想家現在更重要的是讓每位球員知道自己在場上的定位及職責究竟為何。

請繼續往下閱讀


照片來源:本人親自拍攝
「台灣有很多具備優秀技術的球員,但相對於美國等國家擁有高大內線,台灣應該善用自己的優勢,藉由速度來彌補身高不足的問題。」接受採訪時Julius表示。在加拿大NBL時期就藉速度戰拿過冠軍的Julius本身就對小球有著自己的信仰,目前國外許多球隊也的確朝向此趨勢前進,身材較矮小的台灣人沒理由繼續沈浸在無內線就贏不了球的窠臼中,而是需要試圖將自身優勢放大,才能在國際籃球上慢慢有自己的一片天。

許多人將夢想家前三戰的失敗歸咎在身高不足的問題,這點對夢想家而言仍是把雙面刃,確實就目前而言夢想家的內線嚴格來說只有李德威單兵作戰,但請別忘了,在防守對位上李德威是具能耐與洋將拼搏的,且他的外線能力可以讓Julius所需要的進攻空間被解放,更遑論就算是籃板這幾場下來夢想家也沒有輸太多。

拿下第一勝後Julius接受訪問時說到:「籃板固然非常重要,但在夢想家這套系統裡它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就算沒有在籃板上贏過對手,只要我們能按照比賽計畫依然有能力贏下比賽。」在Julius的執教思維中,在好的時機點出手以及有跑出教練團賦予的戰術指令,相比起進球或籃板都還要更加重要,因為這些才是球員可以在比賽中成長及下場後教練團能夠修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