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著超越傳統的偉大邁進!畫一張名為 Jokić 的藍圖(下)

要一個年輕球員去承擔這樣的責任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在不同文化中成長的他。Jokic 不會因為隊友沒有達到期待的表現而去吼他。他的球風反映了他的個性。他的第一直覺是讓其他人更自在,即使必須退居幕後。這是他從小被教導的打法。

他說:「在歐洲你必須傳球,你必須打團隊籃球。NBA 多了點個人主義。」



遠渡重洋來到 NBA 成為球隊基石的軟弱七呎球員,聯盟正好有這麼一個模板。在他 23 歲的時候,沒有人認為 Dirk Nowitzki 會是 MVP 等級的球員,即使是他自己。在 Ian Thomsen 的著作《The Soul of Basketball》中曾經引述 Dirk 好友 Nick Creme 的一段回憶。「那時我會跟 Dirk 開玩笑,說『你是這裡的基石球員』。他總是回我『不,這裡是 Finley 的球隊。』

請繼續往下閱讀

Dirk 在 23 歲時入選明星賽,不過當時他仍然是在 Finley 後的第二選擇。而當 Steve Nash 在 2004 年離開球隊之後,大部分的預估都是小牛會因為無償失去這位 2 度明星控衛而崩壞。然而小牛變得更好了,他們成為季後賽的強力競爭者,並在 2006 年打進冠軍賽。Dirk 也從聯盟前 15 強的球員,就像 Jokic 現在所處的位置,成為聯盟最有價值球員。

Dirk 是全新品種的七呎球員。他不需要在低位得分,不需要後衛幫他餵球。需要的話,他可以自己帶球,自己執行三分投籃。他的隊友是誰其實不太重要,Dirk 幾乎可以在任何陣容中取分。達拉斯在2000-01 球季(Dirk 22 歲)到 2010-11(32 歲)期間每季進攻效率都在聯盟前 10,即使他們改變了很多次陣容,也改朝換代在 3 個不同教練下執行不同的戰術(Don Nelson、Avery Johnson 與 Rick Carlisle)。

延伸閱讀:Dirk Nowitzki 傳奇不滅! 聯盟颳起的「德式」後仰模仿潮

Jokic 有著類似的影響力。金塊在他剛進入聯盟,場均上場 21.7 分鐘時,球隊的進攻排在聯盟第 17。當他下一季成為全職先發後,他們的金塊提升到第 4,下一個球季也維持在第 6。而即使金塊已經在他身邊布置了不差的天賦,他個人的場上/場下數字仍然有戲劇性的差異: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 Jokic 在場上時金塊的進攻

Jokic 在場上

2016-17

2017-18

上場總時間

2038

2443

進攻效率

115.5

113.1

聯盟排名(照比例分配)

1

2



當 Jokic 不在場上時金塊的進攻

Jokic 在板凳上

2016-17

2017-18

上場總時間

1913

1533

進攻效率

101.4

104.6

聯盟排名(照比例分配)

30

25



Jokic 影響進攻的方式與 Dirk 不同。他是一個更好的傳球者,但在相同年齡時卻沒有他那麼好的體能。兩個人的相同點在於他們都擁有自帶體系的個人進攻能力。只要 Jokic 在一次球權中持球,幾乎都可以以高效率的方式出手。面對任何防守者他都能製造空間,若防守選擇包夾他也可以找到空檔的隊友。不像其他在禁區外得分的大個子,Jokic 與 Dirk 都可以在罰球線與三分線附近發動進攻,而這是最難包夾的兩個位置。

金塊的目標應該是要在 Jokic 更成熟時逐步增加他的使用率,就像小牛對 Dirk 的使用方式一樣。Dirk 的使用率從 23 歲的 25.3% 提高到 27 歲的 30%(打進 2006 冠軍賽那一年),在 28 歲是 28.9%(拿下MVP),在 32 歲則是 28.2%(球隊贏得總冠軍)。當時達拉斯終於明白,球隊不需要在 Dirk 身邊布置厲害的得分手,像 Nash、Finley、Nick Van Exel、Antawn Jamison 與 Antoine Walker 在這個體系都是可以取代的,因為他們反而會從 Dirk 身上拿走球權並且讓防守更糟糕。要布置怎樣的球員在 Jokic 身邊?丹佛將會面臨一樣困難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