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過後,SBL該為下一步做打算

昨天三月三十日,第十四季SBL總冠軍賽達欣以四比零封王,全台灣的達欣球迷都為之瘋狂,為期四個月的SBL暫時告一段落,無論是拿下隊史第二冠的達欣;或是輸球無緣爭取隊史第五冠的裕隆都不用高興太久或是難過太久,其他五隊也是,SBL發展已經遇到瓶頸,是該做出改變的時候了。

  首先,我覺得立馬該解決、該決定的就是把賽程安排出來,SBL過去最讓人詬病的一個缺點就是往往要在球季開打前一個月才能安排好賽程,每年都讓人感覺還有沒有下一季啊?最常聽到的藉口就是場館檔期不好安排,那麼很簡單,每年SBL冠軍赛結束後的一周就招開領隊會議,決定下一季的開打日,開始研議賽程,查詢臺灣各個場館的檔期,一個月內排出賽程、地點。這一點都不難,每次看到同一時間HBL或是UBA在新莊體育館、高雄巨蛋等等的好球館比賽,SBL卻在最爛的板橋體育館進行比賽,其他球館已經被其他賽事先預約這不是藉口,擋期本來就是先搶先贏,SBL自己慢慢來,等時間到才要開始排賽程,結果沒有球場可以使用,這怪不了別人。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也就是最近很火熱的話題,SBL冠軍賽票房慘淡,球迷連冠軍賽都不願意花錢進場看球,新上任的體育署長林德福希望SBL朝職業化,以目前的情況下想要職業化很困難,有太多的問題需要先解決。近日林德福與籃協、緯來體育台、甘霖行銷開會討論SBL未來發展,初步的結論是門票收入全部歸球團,這是往對的方向前進,值得鼓勵,但是SBL一季的開銷約1400萬,既然票房收入歸球隊,那成本也應由各球團平均負擔,合理,所以每支球隊必須先支付200萬的場館租金、行政人員費用、裁判的薪資等等,但是去年有新聞指出去年第十三季整賽季的例行賽票房只有600萬,加上季後賽可能也是剛好與開銷打平而已,這200萬對於球隊可能會有點望之卻步,尤其是台銀和金酒,本身球迷就少,即使整季下來收入可能還不及支出。但是這絕對是對的方向,行銷的部分或許每支球隊要另外支出200萬左右,但是球迷進場看球才是根本,不能因為當前的困境而選擇逃避,有人潮才會有錢潮,目前SBL各球隊的老闆經營球隊的想法大多還是回饋社會,璞園、富邦、裕隆、達欣每年球隊的預算大概都在4000~5000萬之間,可以說是以職業的財力在玩業餘的籃球,基於回饋社會的理念並不計較虧損,但是應該可以玩得更好,不敢說盈利,如果能增加收入有何不可呢?SBL商業價值越高,曝光度越高,也是間接替母公司打廣告,將票房平分給各隊只是個開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富邦主題日吸引相當多的球迷入場看球

  第三,延續上一個話題,既然籃協願意把票房盈利釋出給各隊,那應該要成立SBL公司,從籃協獨立出來,這也是職業化必須的條件之一。SBL自己獨立運作,招商、談贊助、找場館、談轉播權利金通通自己來,這一季吵得很兇的「地貼」背後所帶來的廣告收入等等完完全全不需要由籃協經手,收入照樣大家平分,「看得到」;「吃得到」大家才會努力想要進步。還有延續上個話題,就算票房收入由球隊平分,那場館如果發生問題,例如漏水、計時器等等設備如果有問題責任該隸屬籃協嗎?似乎也不太對。再來售票的問題,每隊自行負責行銷,那售票方式並不該統一,每支球隊對於票價、優惠也不一樣,與其多經籃協一手衍生出各種問題還是靠自己才能減少爭端。

請繼續往下閱讀



啦啦隊也是籃球場上的看點之一

  再來是裁判的問題,提升裁判的素質我認為應該要提高裁判的收入,目前裁判素質還是參差不齊,可能昨天還在吹菜市場盃,今天就在吹SBL,裁判收入提高之後自然會有優劣汰換。再來是裁判應於每周比賽結束後開會檢討上周的吹判是否有爭議的地方,還有對於球員或教練在比賽中有惡意傷人的動作進行罰款,嚴重者禁賽處分,例如惡意出腳、踢人下體、讓對手坐飛機等動作,罰款或許不用太高,五千到兩萬臺幣不等,達到遏止壞動作

  對於一個只看SBL的我來說每次看到HBL熱度屌打SBL就相當不以為然,甚至有人說HBL比SBL好看都覺得嗤之以鼻,不過SBL自己不爭氣是事實,每次上各大新聞台通常都是負面新聞,今年SBL票房又創下新低,有球團不支持職業化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以目前苟延殘喘的情況下職業化只是死路一條,本篇在說的還是著重於「球迷進場看球」,還是那句「有人潮才會有錢潮」如果未來SBL發展得好或許有辦法把球星留在台灣,要培養球星不難,但要留住球星,球迷看球還是要看球星的。希望未來SBL能夠一步步重返榮景甚至再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