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輪轉籃球夢Wheelchair Basketball輪椅籃球

你看過灌籃高手?你打過籃球?你喜歡籃球嗎?中華輪椅籃球隊長呂駿逸:「不要放棄嘗試任何的可能性,想要做甚麼就去做,才不會對不起自己。」
109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比賽於109年11月30日辦理結束,其中有一比賽吸引觀眾與攝影愛好者的目光,一起來體會選手對於籃球的熱情與堅持吧!

灌籃高手三井壽:教練,我想打籃球…

井上雄彥《Real》︰不要輸給這個世界的常識


起源

肢體障礙運動起源於英國,由卡德門(Sir Ludwig Guttmann)醫師推廣讓肢體癱瘓的病人作娛樂性與競賽性的運動。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英國士兵在戰場上受傷造成脊髓損傷合併四肢或兩下肢肢體癱瘓。 卡德門醫師在史托克-曼德弗(Stoke-Mandeville)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脊髓傷患中心,對這些傷患進行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的整體性復健治療。 起初的想法是希望利用輔助性的運動,來減輕這類病人長期住院的無聊。 後來發現在經過各項運動訓練後,脊髓損傷病患在肌力、肌耐力、以及協調性上都有明顯的進步,而且也比較有自信以及有意願接受長期的復健訓練。

最早的運動項目是輪椅馬球,但是由於籃球在運動上比較普遍也比較容易學習,因此輪椅籃球便取而代之,後來又增加了射箭及桌球兩項。

1891年美國麻州春田國際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籃球運動
1945年美國退伍軍人醫院推行輪椅籃球運動,協助肢障軍人復健、休閒甚至競賽
1960年第一屆羅馬帕運將輪椅籃球納入正式比賽種類
1983年台北市財團法人曹氏基金會贈送各地肢殘協會運動輪椅,並舉辦第1屆雲卿杯輪椅籃球賽,開啟我國輪椅籃球運動之風潮,
(帕運介紹資料來源:帕拉林匹克運動分級中心)。

2018 國際輪椅籃球規則 ←點我看中文版

球員級別規範
選手從1.0級到4.5級共分為8級,每0.5為1級

球員在比賽中均須使用輪椅,數字越低者,代表身體受損情形越嚴重,其障礙必須影響選手的腿部或足部功能(並非全數選手在日常生活中均使用輪椅)
為確保公平性,並讓各障礙受損程度選手均有上場機會,國際規定,每隊上場5名選手之級別加總不得超過14點。

場地、籃框規定

與一般籃球賽事相同(選手需要具備強大的手部肌力,才能完成投籃動作)

運球

運球的開始是當球員在比賽球場上控制一個活球,態樣如下:

(1)推動他的輪椅且幾乎同時運球,

(2)或 當球放置於大腿上而非膝蓋之間或手持球時,推進 1 次或 2 次大輪後,接著運球。

(3)球員可依其所願連續重複上述動作,或 交替使用上述兩種方式,或 將球拋、拍、滾在地上或故意將球擲向籃板,並且在球觸及其他球員前再次觸 球。

得分

2分球、3分球與罰球(1分)得分,均與一般比賽規則相同

本屆全障運輪椅籃球競賽,計有臺北市及彰化縣參賽,代表隊名單如下:

《臺北市代表隊》
領隊:溫雪芳 教練:潘亭之 管理:莊皓鈞
1001 梁金楠 1002 簡建民 1003 何秉錡 1004 曾聖漢 1005 張育豪1006 呂駿逸 1007 吳嘉洲 1008 王建翔 1009 鄭漢琮

《臺北市代表隊》
《彰化縣代表隊》
教練:周建忠
1010 鄧和成 1011 黃稚桀 1012 陳易成 1013 孫正杰 1014 吳宗禮1015 鄭永雄 1016 許弘毅 1017 王章佳 1018 高翰祥 1019 陳日章


《彰化縣代表隊》
《籃球裁判》

審判委員召集人: 李逸驊(李雲光)
審判委員: 蔡琪揚 羅嘉明 戴沁琳 李正治 劉勝墩
裁判長 : 陳傳仁
副裁判長: 戴達烜
裁判 : 李興達 呂宴姍 宋謦妤 林昭穎 林建宏 陳宏名 陳伯群 謝瑩蓉、陳弘瑜 陳秋諭 陳勇兆 黃士軒 楊淑清 謝淑妃 劉冠纓 蕭智馨
想要更了解輪椅籃球嗎?看看臺北市代表隊何秉錡椅人chairman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