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洋將真的好嗎?從Jimmer Fredette砍下75分開始說起…

近期的一則新聞,就是前NBA球員Jimmer Fredette在CBA的比賽中,單節獨拿40分,全場75分的超狂表現。



然而,在為他的表現驚嘆之餘,也讓筆者不禁思考一個問題:「這樣,對本土球員的發展真的好嗎?」



Jimmer Fredette被中國球迷暱稱為「寂寞大師」、「弗神」,2011年第10順位被國王的選走,曾在大學籃壇得分和喝水一樣簡單的他,在NBA卻從主力被下放到板凳,再從板凳變成浪人,最後加盟中國CBA才大放異彩。

「jimmer fredette draft」的圖片搜尋結果

為何在大學和中國皆能呼風喚雨的球員,到了NBA卻打不出來呢?各家球評眾說紛紜,有人說是他除了投籃以外沒有其它技能,有人怪國王的養成方針混亂,也有人認為是Fredette放不下身段,不願接受無球…等等。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或許各自的解釋都有道理,但離開NBA的Fredette確實開啟了他籃球生涯的第二春。

「Jimmer Fredette 75」的圖片搜尋結果

75分,這不僅僅是代表著他獲得全隊一半以上的得分,同時卻也代表他佔據了一半以上的出手數以及持球時間。



攤開數據來看,上海在本場比賽中全隊總計出手85次,而Fredette一個人就出手34次,再加上另一個外援Luis Scola也出手17次,兩人累積出手高達51次,而本土球員出手最多僅僅7次…



確實,籃球比賽中,教練或場上的球員會習慣將球權給予進攻能力最突出或者是當天手感最好的人。



然而,CBA的比賽模式卻不是這樣,看了當天的比賽以及之前之前其它比賽的重播,一些雙洋將甚至三洋將的隊伍,打法就是不管戰術以及球員當天狀況,一個勁地將球交給洋將,或許也因為這樣的做法,讓觀眾能盡情地目睹球星飆分大飽眼福,然而這在無形之中卻遏止了自身球員的發展。



有人可能會說,跟著這些前球星本身就是學習,但我認為不論在訓練上如何傳承經驗與技巧,倘若沒有獲得球權,沒有實戰演練的機會,那麼這些技巧將很有可能成為空談。



再者,回歸請洋將的初衷,除了吸引票房、增加比賽的可看性之外,提升賽事強度、讓球員在切磋中習慣高張力的比賽節奏與碰撞。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是,過度集中的球權,讓這樣的初衷本末倒置,除了隊上幾位不動的核心以及洋將,其它人的磨練機會與容錯率都變得很低,大家都處在一打不好就有可能再無機會的戰戰兢兢中,甚至連球隊的主力球員也不一定能有穩定的開火權,例如國家隊後衛郭艾倫以及台灣好手劉錚,雖然是隊上不動的核心,但是出手數卻分別只有17次與6次,完全不及洋將動輒30幾次的出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