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刺2020-2021賽季15場小結: 5分之1路途之後的小結

在台北時間2021年1月21日馬刺對賽勇士之後,馬刺完成了賽季的五分之一,在此先來總結一下馬刺15分比賽之後的表現吧。首先,先來交代一下基本數據吧。馬刺在頭15場錄得8勝7負的戰績。進攻效率為每百回合得108.7分,為全聯盟第19位,防守效率為每百回合失108.9分,為全聯盟第11位。當然,如果沒有對勇士的一場大敗,防守效率為全聯盟第9位。可見本季馬刺在防守端的改善。在節奏方面為100.8,全聯盟第12位。在進攻選擇上,馬刺在本季兩分出手率為67.1%,比上季的68.2%低1.1%,位列聯盟第4。兩分命中為48.6%,比上季的51.6%為低,位列全聯盟28位。在三分出手方面,出手率為32.8%,比上季多0.9%,位列27,出手數為場均31.0次,比上年的28.5次多了2.5次,命中率為35.3%,比上季的37.6%為低,位列20。其實從以上數據方面可看到,波波教練的執教哲學其實沒有太大改變,是有三分出手的提升,但都是基於合理的出手選擇。最大改變的是球風,由以內線低位進攻為主要選擇,改成用後衛群作切入發動。而在控制失誤方面,更是有進步,本季暫時為場均10.5次,比上季的12.6次少了2.1次,位列聯盟第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球員表現方面,在有穩定出場時間的球員中,有7位球員得分上雙,如上季持平。然而,若把因傷缺陣的Derrick White扣除,今季其實有穩定輸出的球員比上位多了一人。Lonnie Walker IV填補Forbes離開後的得分,而Keldon Johnson的正式上陣,他也可以擔任輸出的位置。起用年輕球員的好處是在場上的活力增加,防守改善。相對的,由於進攻手段的生澀,令進攻表現是有大起大跌的情況出現。



若仔細去討論每個球員的表現,筆者認為,得益新陣容及球風改變最大的不是年青球員,反而是兩名後備老將。Patty Mills及Rudy Gay。

Patty Mills: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季場均: 14.1分,命中率46.1%,3分命中42.6%

上季場均: 11.6分,命中率43.1%,3分命中38.2%



Rudy Gay:



本季場均: 11.4分,命中率43.3%,3分命中34.8%

上季場均: 10.8分,命中率44.6%,3分命中33.6%


從以上數據可見,兩位後備老將的得分及3分命中都有提升。尤其顯著的是Patty Mills。得分比上季高2.5分,總命中率高3%,3分命中更高了4.4%。筆者認為是受益於陣容改變的影響。可以先對比一下上季與今季的第二陣容的分別。上季Mills及Gay的搭配除了Jakob Poeltl,White及Walker外,搭配時間最多的是Forbes及Marco Belinelli,基本上Forbes和Belinelli除了投三分外,防守貢獻無限接近為0,所以上季Mills及Gay為了補防所作出的體力消耗,令他們在進攻端的輸出下降。然而,今季的陣容,除了Jakob Poeltl及Walker外,更加上了解除出場時限的Dejounte Murray,馬刺野馬Keldon Johnson及菜鳥Devin Vassell,即是在Gay和Mills出場時間中都會有至少兩名防守專職的球員在場,而Murray,KJ及Walker更可同時分擔得分的責任,令Gay和Mills的防守壓力下降的同時,得分更容易,從而令得分效率上升。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兩名主力老將DeMar DeRozan及LaMacus Aldridge。

DeMar DeRozan:



本季場均: 20.2分,命中率46.6%,3分命中33.3%,3分出手場均2.1次,5.5籃板及6.8助攻

上季場均: 22.1分,命中率53.1%,3分命中25.7%,3分出手場均0.5次,5.5籃板及5.2助攻



DDR基於出手的選擇改變,三分的出手提升,命中是有明顯下降,雖然得分比上季下降了1.9分,但基於在場隊友可分擔得分責任下,15場下來的場均助攻比上季多了1.6次,更是生涯以來最高助攻數。而3分命中數已經比上季的總和更多。得分手段及選擇可以說是比上季多。



LaMacus Aldridge:



本季場均: 13.5分,命中率43.2%,3分命中25.0%,3分出手場均3.7次,4.6籃板及2.2助攻

上季場均: 18.9分,命中率49.3%,3分命中38.9%,3分出手場均3.0次,7.4籃板及2.4助攻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都有提及過(馬刺2020-2021賽季5場小結: 考驗開始),LMA是馬刺陣容及球風改變最大的犧牲品,而數據的確反映了相關的情況。為了迎合馬刺4Outs的打法,而讓出本來的得分熱點及低位,提速令體力下降,要轉型成延展四號令手感要重新熟習,得分比上一季低了5.4分,為除新秀季外最低,整體命中低了6.1%,也是生涯最低。基於年齡及出手距離,護框的能力也下降,籃板少了2.8個。



年輕球員方面,先從可以一同討論的兩位球員說起吧。



Keldon Johnson:



本季場均: 14.1分,命中率45.5%,3分命中35.4%,7.1籃板,2.3助攻及1.0抄截

上季場均: 9.1分,命中率59.6%,3分命中59.1%,3.4籃板,0.9助攻及0.8抄截



Lonnie Walker IV:





本季場均: 12.5分,命中率41.0%,3分命中37.5%,3.2籃板,1.6助攻及0.5抄截

上季場均: 6.4分,命中率42.6%,3分命中40.6%,2.3籃板,1.1助攻及0.5抄截





KJ及Walker因為出手數的增加,令得分上升,但當然因此會令命中率下降。KJ及Walker可以說是一體兩面,位置一樣但完全相反的球員。大家初入聯盟都是SF/SG的搖擺人,但打法可以說是相反。KJ防守定位為大前鋒甚至中鋒的位置,依靠他厚實的身體,以切入挑戰對方內線為主要得分手段。而Walker則相反,定位防守搖擺人,進攻定位為潛伏射手,因為他沒有KJ的身材,所以相應的他的進攻手段比KJ為多一些,除了切入及三分,還有急停跳投。然而,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因為年青的不穩定,會前一場雙位數得分,甚至破20分,之後就個位數得分。尤其Walker受更大的影響,因為本質上Walker都是持球型打法,問題是打法跟DDR重疊下,在球權分配下,Walker定位成潛伏射手。故此,會發現一直以來Walker的得分只是在個位數及雙位數浮動,但DDR回家探親的兩場缺席,Walker的得分會上到20分。而KJ即是進攻手段比較單調,令他太依賴身體的切入。故此,Walker如何利用自己的身體及在持球無球打法中取得平衡,而KJ則是如何增加自己的進攻手段,是他們未來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