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Curry說與不說的矛盾

面對LGBT議題,到底Stephen Curry有沒有權利保持沉默?當然有,就像你被警察銬上手銬,警官劈哩啪啦講了一大堆,其中有一個就是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還記得後面那句娛樂城是什麼嗎?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當成呈堂證共。



這又是一篇很不運動的運動文,主要還是乘著上一篇文章與西門思大大的這篇文章,繼續對運動員責任寫些簡單的想法,但這應該是我這系列的最後一篇了。

請先閱讀:
Stephen Curry能夠噤聲、NBA又真的在乎公益嗎?
當Michael Jordan不再沉默,那你呢?

運動員沒有必要為了場外的事情負責,這樣的說法對嗎?並不正確,因為他們大多同屬於某個聯盟或某個集團,可以想像MLB、NBA是一家大企業,球員的言行都影響著聯盟的形象,NBA就有一堆為了形象而設立的服裝和裝扮規定,是的!就跟國中生的制服一樣的概念,企業必須維持形象,更別說擁有球鞋合約的Stephen Curry,所背負的形象包袱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Took commerce over conscience.”

這是賈霸對於喬丹的批評,不是每個球員退役之後,都能像賈霸一樣,有堅定的立場在社會議題上,能夠屢次利用自己的發言權製造影響力,企業集團背後的出資者千奇百怪,Donald Sterling都能當大老闆了,更奇怪更有歧視人權概念的當老闆,也不是什麼新聞了。



所以,Stephen Curry不管在什麼議題上,他跟Michael Jordan都一樣有說不得的資金壓力,你要他捨棄金錢為了公益而戰?再說他愛錢之前,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放下薪水,終生只領22k做公益吧!不過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換個說法,難道它就不能好好的打球嗎?

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言」的份量與力量是不同的,媒體握有的話語權成為新興的權力,時常登上媒體版面,有公開發言機會的「名人」也享受著相同的權力,與FB上某位俗人的發言份量、影響力、渲染力大不相同,當然隨著社群媒體的發展有逐漸縮近距離的趨勢,但當聽到一大串貌似有理的話之後,發言人的背景與來歷也是你信服程度的參考數據,不是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Curry是NBA的代表人物,還是夏洛特的當地小孩,他是聯盟的榜樣,克服身體素質的條件,努力在努力達成今日的成就,他就是NBA想展示給世人的模範生,也許金鈦城娛樂城是永不放棄或是什麼觀念都好,模範生的他有不得不說些什麼的壓力。



最有話語權的現役NBA球星,大家都希望他說些什麼,讓政府和輿論感受到在地人的不滿與憤怒,進而達成保留明星賽、退回法案的Win-Win,這是社會多數人的期待。

但注意到了嗎?只要天時、地利、人和,其實這套方式可以套用到任何的公眾人物身上,而這套標準的道德之高,幾乎逼近道德魔人,試想我們為何會這麼在意LBJ的Decision或是丹丹的叛逃,甚至到Kevin Durant的跳槽?而不能好好專注於球場上的精采表現呢?因為職業運動展現的不只是勝與敗,而是球場外的運動文化與精神。

作為聯盟頭號球星,K.Durant有必須要成為英雄的氣度嗎?一定要當孤傲的英雄,在雷霆拿下冠軍,才能滿足大家的期待,成為大家期待的超級巨星嗎?為何他必須去滿足球迷們的評價?因為支持他的是球迷,所以他必須為球迷而戰?可是話又說回來,他是為了自己而戰,職業的道路與高低就之分,不應該是由他自己來選擇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都希望他們是英雄,如超人、蝙蝠俠一樣帥氣,不過都看過電影了嗎?不管是超人還是蝙蝠俠,都仍存有人性脆弱的一面,Curry、Durant、LeBron也是,他們或許天生就是超級運動員,但沒有人天生就註定是個英雄吧?

似乎有點把話題拉開了,回到原先的議題,大家都希望Curry說些什麼,而這種希望伴隨著超級高的道德標準,就是二分法,不要給我們模糊不清的回答,這件事情誰錯誰對,支持或反對?我們都不想聽官腔回覆。不必再把尊重、友善、包容其理念重新述誦一次,我們想聽、想知道的是你個人的立場,你是藍是綠?還是橘或黃?

社會對於公眾人物賦予的期待之高,高到我們都無法想像,那是非常高道德的正義魔人水平,我們都知道老虎伍茲的性醜聞讓他低潮一陣子,但你會因為他的性醜聞而忽略他球場上的實績嗎?他又不是Barry Bond,必須因為禁藥風雲而被打上問號。



要達成某些成就,Under Armour、Nike、Adidas等財團的金援不可少。當我們總是期許中國不要再讓政治涉入演藝圈,強迫藝人表達政治立場時,我們卻同時也希望台灣的藝人能夠挺身而出,捍衛國家的尊嚴與主權。對比運動員的角色,我們也同時存在著相同的矛盾心態。

沒有人希望自己是正義魔人,但我們卻都是正義魔人,莎士比亞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那說或不說也應該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