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這是火箭7號的宿命?上季的Joe Johnson vs.本季的Carmelo Anthony

火箭和C.Anthony分道揚鑣的結局,或許是從甜瓜加盟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因為火箭沒有從上季的失敗記取教訓,說這種話確實有點馬後炮,但其實有跡可循,這一切要從上季交易截止日後,火箭簽下老將Joe Johnson說起…


在上季的交易截止日,騎士、國王和爵士進行了一筆三方交易,老將J.Johnson也牽涉其中,雖然才剛在2016-17球季,幫助爵士闖進季後賽第二輪,甚至還在第一場就上演絕殺的精采好戲,但是受到傷勢影響,他在2017-18球季前段缺席了好一陣子,復出後又因為年輕球員的崛起,上場時間被瓜分,漸漸得不到教練重用,因而被交易至國王,不過他並沒有興趣慢慢等待國王的年輕小將們成長茁壯,因為他已經36歲了,仍指上猶虛,所以決定和球團達成買斷協議,並加入具有爭冠實力的火箭。

當時,各界十分看好這筆簽約,認為雙方相輔相成,J.Johnson能在生涯初期效力於跑轟太陽時期,合作過的總教練M.D’Antoni手下得到重用,他曾在M.D’Antoni執教的2004-05球季,繳出太陽生涯最佳的17.1分47.8%三分命中率,J.Johnson也能用最擅長的單打,解決火箭板凳得分貧弱的問題,但結果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當Iso-Joe不能再Iso…

先來看看J.Johnson習慣的打法,雖然他最有發揮空間的時期,但這次要拿2016-17賽季爵士時期來當對照組,因為同樣是擔任替補的四號位。


從上面的影片可以看到,爵士教練團經常讓他上中到罰球線附近,或是low post的位置拿球,接下來就交給他自己發揮,他的進攻手段相當多元,不論是翻身後仰跳投,還是面框的切入都能有效得分,不愧自己「Iso-Joe」的稱號。除了砍分之外,J.Johnson還有蠻不錯的playmaking能力,因此雖然他是名義上的大前鋒,但時常會看到他才是擋拆戰術的持球者。

來到火箭後,他的角色轉變為延伸四號,主要的工作就是幫雙核心J.Harden和CP3掩護,然後再pop到外圍等著接回傳球,不然就是當雙核心在單打時埋伏在底角,利用自身的外線能力替他們拉開空間,隨時也要準備好在他們單打失敗,進攻24秒到點的情況下幫忙拆炸彈,雖然J.Johnson生涯有37.3%的高水準三分命中率,但這樣的打法完全破壞了他的投籃節奏。

火箭總教練M.D’Antoni往往都會讓Harden和CP3輪流休息,目的是為了保持場上至少能有一名進攻發動機,但是他們大量使用單打戰術,也導致J.Johnson淪為等球射手,完全無法施展自己最擅長的單打,USG%14.1也創下生涯新低,甚至比季初在爵士的時候還要低,整季下來,包含場均6分2.8籃板1.7助攻38.1%的投籃命中率,各項數據和命中率通通創下生涯新低。

例行賽發揮不出色,使得原本用兵就十分保守的M.D’Antoni到了季後賽,更是把他直接冷凍,即便後來C.Paul受傷了,他的上場時間還是只有個位數,或許將他冷凍也是最後火箭敗下陣來的原因之一,並非說讓他上場一定能夠扭轉情勢,而是在當時缺失一名playmaker,全隊外線又陷入打鐵的情況下,或許J.Johnson這名經驗豐富的沙場老將能夠扮演奇兵,用不一樣的打法改變節奏。


James Harden和Chris Paul的隊友不好當

他的表現如此低迷,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打錯位置呢?當然,他最習慣的位置還是小前鋒,但他在籃網J.Kidd教練主政時期,就開始嘗試四號位,意外收到不錯成效,此後在關鍵時刻,他就時常擔綱球隊大前鋒,所以他對這個位置並不陌生。

那到底為什麼明明在同一個總教練底下,太陽時期和火箭時期的他竟判若兩人呢?或許出在球的流動,2004-05賽季的太陽每場能送出23次,高居聯盟第五,反觀2017-18球季的火箭卻只繳出接近聯盟墊底的場均21.1次,看起來只差了2次好像不多,但考量到現在NBA的節奏可是比十年前快上好幾倍,更何況火箭還握有Harden和CP3兩名前任助攻王,可見他們真的非常黏球。